太阳集团tcy8722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美院动态 >> 正文
艺术论坛——“乐神法音:以执乐神般遮翼为中心”、“传统与时尚——麦积山133窟宋代大像辨识与研究”
添加时间:2021-10-12 18:47 点击数:

 

微信图片_20211014174324

2021年太阳集团tcy87229272829日上午930分,由太阳集团tcy8722科研处和太阳集团tcy8722联合举办的太阳集团tcy8722艺术论坛讲座《乐神法音:以执乐神般遮翼为中心》(两场)、《传统与时尚——麦积山133窟宋代大像辨识与研究》,在长清校区办公楼二楼报告厅举行。主讲人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、美学中心副主任、博士生导师李翎老师,同时也兼任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美术史论研究方向外聘研究生导师。本次讲座由太阳集团tcy8722副院长沈颖主持,众多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。

微信图片_20211014174328

讲座《乐神法音:以执乐神般遮翼为中心》的话题来自佛教艺术早期广泛流行的一个题材——《帝释窟请问》壁画(雕塑),其中,般遮翼作为先行者,以音乐和歌声开启了这一重要情节,并以此功德获得天帝释的赠予,天国乐师从此以音乐歌唱正法。

这一话题分为两次讲座进行,927日讲座讨论了“乐神法音:以执乐神般遮翼为中心——三十三天与般遮翼”,讲座分为两大部分,第一部分介绍了“三十三天”的名称和特征,以及佛教的宇宙观。第二部分讨论了天界中的乐神——“般遮翼”,它从历史人物演变为天国半神,可能有一些克利什那的影子(牧牛童和乐神),在经典中解释为三十三天天宫乐师;关于“般遮翼”手中的琉璃琴,李翎老师从其图像资料和现存状况来思考,认为通常学者解释为印度的维纳琴(Veena)可能并不准确,它应该是一种竖琴,来源可能是西亚,经中亚进入新疆(又于8世纪左右传入中原的竖琴——入日本),另一条路线是,从南印度入缅甸,至今仍保持强烈的宗教性质。

928日,讲座讨论了“乐神法音:以执乐神般遮翼为中心——飞天辩证”,李翎老师认为,在讨论般遮翼的同时也要关注“乾达婆”“紧那罗”“持明”“巴”的飞天形象,通过它们在文献中形象的记载以及图像资料,来辨识它们不同的形象特征。最后李翎老师做出总结,她认为帝释窟请问图像依《长阿含经》为文本;克孜尔这种组合:成道佛(帝释窟)、演说十二因缘、涅槃、弥勒接班,表现了一佛寂灭一佛出世的小乘思想;乾达婆形象更接近人形,是乐师的总称;紧那罗形象半人半鸟或半马;琉璃琴应为竖琴,与古埃及竖琴有关。

微信图片_20211014174331

929日讲座的主题为“麦积山133窟《罗睺罗授记》像辨”,李翎老师介绍了133窟的大小两佛的组合造像。讲座围绕“小佛像已是佛身为何还需授记”这一问题,从本组造像的说法来源、可能题材以及瑞祥崇拜三个环节展开,说明了麦积山133窟的建造是僧人处于护教目的,将吐蕃流行的“木佛礼释迦”的题材重新使用的结果,而非“罗睺罗授记”。老师从语境、图像、逻辑关系三个方面,结合丰富的文字与图像材料,完成了对麦积山133窟题材的重新辨认。

微信图片_20211014174334

在互动提问环节,李翎老师针对师生提出的“希腊艺术的因素对于佛教艺术的影响”“人在三十三天中的位置”“阿罗汉”““山”崇拜”“阿罗汉在佛教中占据的位置、作用”“阿罗汉的流行是否与文学演绎有关”等问题,作出详细解答。最后,沈颖副院长对李翎老师的讲座进行总结与感谢。

微信图片_20211014174338

审核纪军郁 沈颖

 

()

 

 

版权所有:太阳集团tcy8722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 ©2024 Copyright 网站:www.xmglxc.com

 

Baidu
sogou